杭州师范大学校友会申报的2022年度省级福彩公益金项目“多彩送教‘淳’滋味——浙江省淳安县助困助学项目”立足杭州师范大学人文教育和师范教育优势,以人文学院全国百强学生社团、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为依托,以15名淳安县全国优秀教师(校友)及10余家省校友名师工作室为资源。自立项以来,杭州师范大学校友会、人文学院通过开展调研、制定方案、优化团队等途径,不断推进项目的发展与前行。
2022年暑假,杭师大校友会、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志愿者赴淳安瑶山乡中心小学和石林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活动中,人文学院学生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儿童戏剧教育训练营、运动体能、音乐鉴赏等课程,深刻践行杭州师范大学校友会提出的“红、绿、金、米、橙”五位一体的助学助困实践模式,致力于培养孩子乡土认同感,提升儿童创新创造思维,推进乡村儿童美育教学。
【石林镇中心小学】
在石林镇,志愿者们特别在课程设计中结合淳安县特色乡村文化与乡博文化,以民俗文化、“石雕、木雕、根雕”三雕民间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在教授留守儿童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承中国优秀乡土文化,并以此构建当地留守儿童的乡村文化认同感,切实地利用好乡村文化这一本独具魅力的教材。
【瑶山乡中心小学】
在瑶山乡,志愿者将亚运知识引入课堂,用趣味十足的方式带领孩子们“用英语向运动员们介绍自己的家乡”“用画笔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亚运”,起到了拓宽视野、培养兴趣的效果。此外,志愿者们还积极响应教育部乡村推普工作的号召,在送教过程中开展普通话推广课程,努力建设好语言文化的“第二课堂”,为助力乡村振兴构建起沟通的绿色通道,赓续文化发展的薪火。
杭州师范大学校友会、人文学院秉持“用人引导人、用实践去造就人、用环境去影响人”的助困助学新理念,致力于助力乡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在此次活动中,两地共计三百余位孩子得以受益。未来,杭州师范大学校友会将以“1323”:1个中心、3支队伍、2个抓手、3大帮扶的模式聚焦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难题,继续为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