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的钟声叮当叮当响,我们走进明亮的课堂……”一群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唱着《教师之歌》,开始了他们的聚会活动。这是原杭州师范学校637班全体同学在举行纪念春会暨毕业50周年联欢会。应邀到会的有杭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徐丽华院长和当年担任过该班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吕文升、胡俊杰、何根富、吴兴中等老教师及36位老同学。
这个班级是在1961年5月,由当时的杭州师范学校数学系、化学系和钱塘、桐庐两所中等师范的部分同学调整、合并组建的。1963年7月,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中,同学们踏上了人民教师岗位。大家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个个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全班42位同学绝大多数都成为教育战线的中间骨干,是小学或中学的高级教师。有14位同学担任过中、小学校长,有的成为省特级教师、市劳动模范和县市“优秀园丁”,有的成为体育运动国家级裁判或教练。有近20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位同学成为党政机关公务员。总之,大家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和老师们的培养教育,辛勤工作一辈子后平安退休,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活动主持人在简要回顾同学们的成长历程后,代表全体同学向到会老师敬献鲜花,对早年的辛勤教育和关爱表示衷心感谢。向母校杭师大初等教育学院赠送了《杭州师范学校637班毕业50周年岁月如歌纪念册》。班主任吕文升老师和徐丽华院长暖人心头、热情洋溢的讲话激起了同学们阵阵热烈掌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自由发言或表演才艺,唱京剧、演武术、男生独唱、女生小组唱,更有翩翩起舞……诗朗诵《多想再做一回同窗》,使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校园生活。同学们在发言中深深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畅叙同学情谊。大家有一种共通的感情,都为自己是637班一员而自豪,都为自己的637班而倍感荣光。
到会师生都获赠了一本《岁月如歌纪念册》,这本烫金、精装的彩色画册,汇集了53年来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工作照片,分“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光荣”、“我们的聚会”、“我们的歌声”等八个专题,全面展示同学们毕业前后各个时期的风采。大家爱不释手地翻看着画册,沉浸在深情的回忆之中。
霏霏春雨隔不断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已形成制度的每年春秋两次聚会坚持下去,到毕业60周年再开一次联欢会。
注:作者曾任该班班长,校学生会主席,现为省工商局退休干部
多想再做一回同窗
江家鲲
(注:作者系普师637班同学,现为余杭崇贤中学退休教师)
多想再做一回同窗,
又坐回如此熟识的课堂,
聆听每个老师开启悟性的讲解,
汲取书本中的丰富营养.
多想再住进狭小的寝室,
又躺在高低铺的木板床上,
望着室友昔日的身影,
聊不完那天南海北的话题。
多想再围在礼堂兼食堂的餐桌旁,
看着桌长分完小脸盆中的大锅菜,
狼吞虎咽似的咽下最后一口饭菜,
然后排队洗碗淘米把饭盒又放回蒸架上。
多想再亲历一次打扫食堂猪舍的滋味,
多想再绕着环形跑道迎风昂首地奔跑,
多想晚饭过后再三五成群地自由散步,
乡间泥土路上留下落日余晖的长长身影。
每个月的最后几天,
男生手中接到女生节省下来的饭票,
虽然不曾说出几声谢谢,
不尽的感激却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农村的实习分散在条件的简陋小学,
虽然艰苦,却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毕业的那个盛夏,我们在水乐洞开完最后一次班会,
起灶拾柴,点火野炊,那一餐真难忘!
哦,我们637班的四十二个兄弟姐妹,
曾经是如此亲密无间;
我们不时围坐在操场的草坪上,
促膝谈心,真诚交流,增进友谊,携手向上。
五十年过去了,这一幕幕如烟往事,
依然记忆得这么清晰,依然令人留恋,
同窗之间当年的音容笑貌,
总是依旧历历在目。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用燃烧着的一缕缕烛光,
照亮那一双双求知如渴的眼睛,熠熠生光。
我们迎来的是“祖国的花朵”,送走的是“祖国的希望”。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中的许多人,
成了劳动模范、著名教练、特级教师,
成了校长局长处长,还有厂长,
成了我们637班的骄傲。
五十年过去了,不论你我曾经怎样,
都依然有一种共通的感情:
都为自己是637班的一员而自豪,
都为自己的637班而倍感荣光。
五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青丝黑发也已经白发斑斑,
但是,今天,此时此刻,
我们愿意回到637班,再做一回当年的同学。
亲爱的同学,
今天我们又欢聚一堂,
我们的友谊长存,
永远是同窗。